首页 > 团情快报
关于组织开展湖北工程学院第十三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2021-01-30 明毅    (访问次数)

 

 

 

 

 

     

 

 

关于组织开展湖北工程学院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分团委: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同学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建成国内应用型一流高校贡献青春力量。现面向全校青年学生开展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参赛对象

湖北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二、参赛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 2021 6 1 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 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


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 2 人。凡作者超过 3 人的项目或者不超

3 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三、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 6 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 会、法律、教育、管理 6 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 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活动步骤

(一)校内组织发动阶段(2021 2 5 日前)

1.2021 2 1 日成立参赛协调小组,完成宣传和申报工作, 协调并推进竞赛的相关工作;

2.2021 2 2 日至 2021 2 5 日开展赛前网络宣讲,在团委网站和各单位平台上发布相关竞赛信息。

3.通过各学院分团委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分享会活动,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与覆盖面。

(二)校级竞赛和组织申报阶段(2021 2 月中旬-4 10 日)

1.2021 2 10 日正式开展申报工作,各学院组织专家对所申报项目进行立项初审,报学校团委审批,电子版申报材料发到团委工作邮箱,开学后纸质版材料递交团委办公室;

2.2021 3 5 日截止相关材料的提交并启动评审工作,由校团委选出评审专家进行评审工作,成立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细则》和


规范化的评审程序,设置学术诚信审查环节,对审查过程进行监督, 记录相关的评审过程;

3.2021 3 月上旬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对初评结果进行合议,确定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

4.2021 3 月下旬举行终审决赛;

5.2021 4 10 日之前完成评审工作公布相关结果。

五、奖励办法

(一)作品奖励。评审委员会对各院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 评出 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 品中的 65%得三等奖,其余 35%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 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的 3%8%24%65%。科技发明类中A 类和B 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二团体奖励。竞赛以各学院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团体总分由作品得分校级赛事组织得分两部分组成。作品得分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 100

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 70 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 40 分,三等奖作品

每件计 20 分,上报至竞赛组委会但未通过初评的作品每件计 10 分; 校级赛事组织得分用加分制,具体得分细则见《校级赛事组织得分实施细则》附件 1)。根据各学院得分情况,授予团体总分第一的学院挑战杯,同时授予相应学院优胜杯”“优秀组织奖

六、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团委组织大赛组委会,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对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处理质疑投诉。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湖北工程学院团委,负责竞赛日常组织工作, 联系人: 李云山刘忠耿,电话:0712-2345317 13706666331 此外,本届大赛设有组委会


秘书处、各项目工作组等协助完成大赛相关工作。

本届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由团委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老师组成。

七、相关要求

)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学院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完善保障政策、运用媒体手段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学院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各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 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校团委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有条件的学院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 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 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的结合。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 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


在高校中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附件:

1、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校级赛事组织得分实施细则试行

2、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共青团湖北工程学院委员会

2021 2 27




共青团湖北工程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21 2 27 日印发

 

共印:30


附件一: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校级赛事组织得分实施细则(试行)

总则

第一条 为增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挑战杯竞赛的群众性,激励各高校届次化举办 战杯竞赛校级赛事、提高校级赛事教师学生参与度、活跃校园内科技创新氛围、提升学校赛事组织实施工作水平,依据《竞赛 章程》有关要求,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考察挑战杯竞赛校级赛事的组织实施情况。本细则所称校级赛事,是指各高校为选拔申报省级、全国 战杯"竞赛的作品而组织的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校级赛事可以冠以其他名称。考察周期为上一届全国竞赛闭幕至当届省级竞赛开赛。

第三条 本届挑战杯竞赛细则立足导向性、基础性、客 观性要求。考察符合群众性要求的校级赛事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参照第十六挑战杯竞赛前后校级赛事平均情况合理设定考察指标最高值,各高校依据实际情况自评。

本细则中各指标仅适用于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本届竞 赛结束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逐届优化提高评价标准来促进校级赛事水平逐步提升。

体系

在考周期内举多届校级事的,累计计算 标值最多届。

第五条 政策学校校级赛的重程度和 推动力

(1) 正式下发校级赛事相关工作实施意见、通知等文件。 学校


校级层面发文或多部门联合下发正式文件的计 10 分,部门单独发文的计 5 分,最高计 10 分。

(2) 制定政策激励师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有相 关政策的计 5 分。

(3) 学校对学生项目培育设置专项经费支持的,计 5 分。

(4) 学校对挑战杯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低于其他类似竞 赛,符合的计 10 分。

第六条 校级赛事组织实施。考察学校举办校级赛事的情况。

(1) 举办校级赛事的,计 5 分。

(2) 学校给予团委校级赛专项经费支持的,计 5 分。

(3) 学校大部分院()举办院()级赛事,形成校内 -事体系的,计 5 分。

(4) 获奖作品信息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有监督投诉机制的,

5 分。

(5) 按照校赛成绩推荐参加省赛,学校推荐省赛作品均为 校赛获奖高等次的,计 5 分。

第七条 赛事与程度校级事广泛引教 学生参情况。

(1) 学生参与情况。校级赛事参赛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 达到 3% 5 分,达到 6% 10 分,达到 10% 15 分,最高计 15 分。

(2) 教师参与情况。校级赛事指导教师人数占在职专任教 师总数比例,达到 3% 5 分,达到 6% 10 分,最高计 10 分。

(3) 项目参赛情况。校级赛事参赛项目总数与在校生总数比例, 达到 0.5% 5 分,达到 1% 10 分,最高计 10 分。

第八条 评审过程。考察校级赛事评审工作及评审过程的规 范化程度。

(1) 制定《评审细则》并有规范化评审程序的,计 5 分。

(2) 设置学术诚信审查环节的,计 5 分。

(3) 有规范化评审记录的,计 5 分。


(4) 面向全校公开答辩的,计 5 分。

第九条 及宣展示科技新氛营造宣传力

(1) 项目公开展示的,计 5 分。

(2) 开展赛前宣讲、交流分享或培训活动的,计 5 分。

(3) 校级赛事得到校级官方媒体报道的,计 5 分;典型参赛学

生或作品、指导教师得到校级媒体专项报道的,计 5 分。

(4) 学校日常开展学生科技创新相关宣传活动,计 5 分; 采用短视频、微记录、云分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日常宣 传教育的,计 5 分;开展区域交流或校际交流等活动的,计 5 分。

(5) 学校关于科技创新的宣传产品或活动被团中央采纳在 全国平台播放或推广的,计 10 分。

组织

第十条 挑战杯竞赛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校级赛 事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并在全国组织委员会全体会议期间向全国 组委会汇报情况。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组委会) 负责区域内各高校校级赛事组织工作的监督、审核。

第十一条 评定程序。

(1) 申报。凡参加挑战杯竞赛国赛高校,均应当根据 本细则中的指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赋分,填写《第十七届 战杯竞赛校级赛事组织实施情况评价表》并加盖校章(以下简 称评价表),在校级赛事结束后提交省组委会审核。具体提交时间由各省组委会确定。

(2) 初审。各省级组委会对区域内高校自评表的真实性、 合理性进行审查认定,同时应当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审查、抽 检后, 对各高校自评分予以确认。对于有疑问的高校,应当通过 适当形式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确认。

(3) 公示。省级组委会应当将确认无误的高校自评表,以 通讯方式向省份内参赛高校进行不少于 5 天的公示。公示期间,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正并处理。

(4) 报送。各省级组委会应于 5 30 日前,将最终确认的参加


挑战国赛校评价加盖省委章后战杯竞赛国组委员秘书截止期以地邮 ( 市东区前东大 10 共青 年发部实) 团省委 章的评 表电子版 并发 到邮tzysjjyc@126.com

(5) 终审。挑战杯竞赛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对各省级 组委会提交的参赛高校评价表进行审定,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 检,相关省级组委会配合抽检工作。

(6) 公布。挑战杯竞赛国赛决赛前,挑战杯竞赛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以通讯方式向各省级组委会公布各高校 战杯竞赛校级赛事组织得分。

第十二条 若学校应当提交而未提交校级赛事组织评价材 料, 校级赛事组织得分记为零。

若报送至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的材料存在造假行为,取消 涉假学校参评挑战杯” “优胜杯及其他集体奖项的资格,视 情节轻重取消该学校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并通报 全国组织委员会成员单位;取消高校所在省份参评省级优秀组织奖资格。

附则

第十三条 本细则由"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组织委员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注:本细则中所指在校生总数、在职专任教师总数,应与各 高等院校 2020 年《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填报的,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 研究生, 以及在职专任教师人数一致。


附件二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参赛学生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围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 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 5 个组别,围绕展示我国疫情防控成果本届设立战疫行动组,形成有深度、有思考的社会调查报告。其中,发展成就可以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主体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文明文化可以着眼于社会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等; 丽中国可以着眼于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等;民生福祉可以着眼于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教育就业民生发展保障等;国之治可以着眼于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战疫行动可以着眼于疫情防控、疫后重振等。

此外,本届竞赛参赛学生也可围绕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 6 个学科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参赛作品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 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典型调查, 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 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调查报告类每篇在 15000 字以内,论文类每篇在8000 字以内,调查报告可自选上述6 个组别或 6 个学科中的一个报送。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 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关于 6 个学科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参考题目。

哲学类:

1. 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通过典型调查研究,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

2.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

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典型调查研究

4. 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典型调查研究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典型调查研究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

7.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典型调查研究

8.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典型调查研究

9. 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典型调查研究

10.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调查研究

11. 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理论典型调查研究

12. 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典型调查研究


经济类:

1. 构建新发展格局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2. 推进新发展理念成功案例调查研究

3.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调查

4.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典型调查

5. 智慧城市建设多种模式的典型调查

6. 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事务治理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7. 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创业的调查研究

8. 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9. 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0. 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研究

11. 互联网金融风险典型调查研究

12. 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3. 我国物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发展与创新调查研究

14.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调查

15.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6. 各地推动双创、提振经济、扩大就业的典型调查

17.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

18. 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19. 普惠金融发展案例的典型调查 20.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问题调查研究

2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典型调查

22.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典型调查

23.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调查

24. 各地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查分析

25. 高质量发展区域、产业、企业路径调研和分析


26.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典型调查研究

27. 简政减税降费典型调查研究

28. 营商环境改善调研和分析社会学类:

1. 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型调查研究

2. 各地加强社会建设的典型调查研究

3. 各地创新社会治理防范社会风险的典型调查研究

4. 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5. 各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研究

6. 缩小收入差距的体制机制研究

7. 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经验调查研究

8. 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9. 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

10.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1. 各地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调查研究

12. 我国社会变迁趋势研究

13. 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4. 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研究

15. 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体制机制研究

16.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7. 社会办医,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18. 城市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19.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网络舆情特征研究

20. 大学生就业趋势调查研究

21. 建立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体制机制研究

22.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3. 农村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24. 新发展阶段的扶贫政策研究

25.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26.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研究法律类: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

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 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实践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5. 民法典实施问题研究

6. 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与实施机制研究

7. 新型互联网犯罪应对研究

8. 我国民事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9. 未成年人法律保护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

10. 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研究

11. 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2. 我国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问题调查研究

13.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典型调查研究

14. 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实践调查研究

15. 《电子商务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

17. 基本法框架下的“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8.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关系研究

19.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个人信息利用和保护机制研究


教育类:

1. 探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开启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新征程

2.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3.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案例和调查研究

4. 新世纪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6.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典型调查

7. 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8.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典型调查

10. 改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调查研究

11. 各类学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 各地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13. 国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就调查研究

14. 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15. 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

16. 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研究

17. 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特别是在线教育的调查研究

18. 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

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政课创新实践的经验调查研究

20.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 数据开放共享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2.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产权界定、收益分配调查研究

3. 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及风险防控调查研究

4. 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调查研究

5. 大型数字平台企业监管问题调查研究

6. 灵活就业社会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调查研究

8.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调查研究

9. 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效果评估调查研究

10. 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调查研究

11. 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12. 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3. 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调查研究 14. 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建设新进展、新作用调查研究

15.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调查

16. 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17.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8. 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 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 基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

21. 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中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

22. 县乡政府管理成本降低状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3. 企业、政府、城市智能+”管理创新的调查研究

24. 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调查研究

附件【湖北工程学院”挑战杯“竞赛通知(1).pdf已下载